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

日期:2017-11-24 已浏览295
 (基础教研部  2017年11月23日
前    言
作为一所大学,文化是发展之魂,质量乃生存之本。随着合格评估以及转型发展的整体推进,各项建设遇到不同程度的考验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基础教研部牢牢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着眼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条主线,本着以更新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为重点,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突破口,以提高课程信息化水平为制高点,以加强团队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和教材建设为保障坚持“优化队伍结构,突出建设重点,注重建设品质,协调均衡发展”总原则,结合基础教育特点和人才生成生长规律,注重总体规划设计,突出主体发展意识,特别是着眼于内涵式发展的长远考虑,全面统筹协调和实施各项建设,收到预期效果。
根据学校关于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整体部署,我们开展了以“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为主题的教学质量月专项活动。先后进行了会议动员,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效果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此次专项活动的开展,调动了所属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育人理念和执教策略的转变,推动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保证了教学平稳有序运行,促进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2017年5月23日召开了教授委员会扩大会议,就质量月专项议题进行了研究。会议强调,要将此项活动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落实,抓出成效。要体现“基础”特色,突出“人与课”主题,务求教师有提高、学生有收获。会议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确定了活动内容,由此拉开了质量月活动的序幕。现将该项活动总结如下:
一、工作的路径和实现的目标
1.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从基础教育源头抓起,牢牢把握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四个要求,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解决重教书,轻育人,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人格发展的倾向性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倡导教师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以德树人,以情感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常态化听查课、定期开展学评教问卷调查和背对背式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授课教师,督促教师调整执教策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诉求。通过会议或讲座,强化教师对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的关注,提醒教师注重借助学科发展进程中所展现的人文精神和科学家们创新性思维以及创新性实践,实现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启迪、创新精神的启蒙和创新性意识的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品质
教学是实施课程、实现教育的第一抓手。由于教育本身具有诸多特征,所以决定了课程教学以及教学改革也必须在兼顾这些特征的前提下展开。针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育的社会性和发展性投入的研究不够、付诸的实践不多所导致的人才培养规格偏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一普遍性问题,我们主动加强学习,明确办学定位,深化对转型迫切性和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积极参与转型发展论坛和教研教改立项。加速推进教学团队和优质课程建设步伐。积极参与学科技能竞赛。开展观摩课、示范课、老教师说课以及集体备课。对外加强交流,对内开展跨学科见学等系列活动。积极申报教学成果。既强化了基础课程的内涵建设,同时,人才培养品质也得到了保证。
 
 
3.加强综合保障,实现协调均衡发展
基于对学校发展预期的基本判断,我们加大了综合保障力度,一是征得人力主管部门支持,有计划引进专项技能名师和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二是自助出版符合校情和学情的校本教材,使校本教材占全部必修课教材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62.5%。三是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力度。四是编制主干课程教学大纲说明。五是拓展课内实践教学平台,首次引进近代物理实验项目和物理演示实验项目。六是要求教师加大对备课环节的投入力度,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课堂教学设计。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既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同时,也促进了本部其他各项建设的协调均衡发展。
 
 
二、完成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业绩
1.教学工作
撰写完成了13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大纲并如期上交。每门考试课的试卷基本保证复查三次以上,复查结果表明,阅卷流程规范,评判标准统一,卷面整洁清晰,未发现明显错忘漏和改动痕迹。各种登记齐全、填写规范,佐证材料翔实、痕迹清晰。
自五月分至今,部主任、督导员听课36次,并且分别和每位被听教师交换了意见。组织集体教学观摩课、示范课9 次。组织相关人员到空军航空大学基础训练基地参观物理演示实验室并进行了演示观摩。组织本部全体教师参观物理实验室并现场观摩学习物理演示实验15项。教学检查25人次。其中,教案专项检查1次,重点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再加工、对学科理论的内化等情况。召开针对性的学生座谈会1次。召开教学例会5次。教学组、教研室集体备课5次。质量月活动期间,没发生一起因私调串课和漏课误课现象,教学运行呈现平稳有序态势。
 
 
2.教学改革
为契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需要,实现基础课程建设的同步转型,我们制定了基础教研部《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并以此为依据,重点强化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整合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突出能力本位。在兼顾知识体系结构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弱化理论推演,整合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已有认知,多角度观察问题、辩证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面对基础课理论性强,甚至过于抽象难学的现实,努力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论问题形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听得懂、学得进、记得牢、用得上。
三是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拓展课内实践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积极争取学校财政支持,购置了近代物理实验仪器5套、物理演示实验仪器22套。近代物理实验项目的引进,为实现分层次进行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开放奠定了物质基础。经过调试和集体备课等先期准备,物理演示实验已在第十一教学周向学生开放,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见效。演示实验的开设,有效地解决了因理论课学时紧张和学生认知水平整体偏低造成的基础薄弱、知识面偏窄等制约教学效果的难题。
 
    四是引进全国数学建模优秀指导教师,对参赛的师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并成功组织了10支代表队参加了本年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值得欣慰的是,经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近三年的竞赛成绩在全省高校排名始终保持在中上游水平,总计获赛区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0项。我们期待今年能有更大的惊喜。
 
五是撰写完成了6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说明,累计达23.3千字。内容包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培养与专业侧重等。并将其上传至本部网站,以此规范教师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六是继续推进考核方式的转型,加大对过程的考核力度。对不要求进行理论计算的认知性或测量性实验,直接根据学生操作的规范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现实表现进行成绩评定。对考查课的考核进行预先规划和设计,逐步加大能力考核的比重。例如,大学物理考核中,涉及物理思想和物理理论的综述性题目占40%,着重考查学生对相互关联问题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思维思辨能力,另有和实践实验相关考核题目占60%,考查学生运用已有认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质量工程
    继理化教研室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化学组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分析化学建设成为校级优秀课程之后,今年,《大学物理系列教材》和独立学院基础课教学体系构建》分别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有4项转型发展校级课题结项,《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获批教育厅教研课题立项。另外,获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1项。并有两名青年教师被推荐参加了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预选赛。在11月15日结束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复赛中,我部推荐的“对映异构”和“条件概率”两部作品,分别以90.1分和89.2分的优异成绩位列27部微课参赛作品的第一、第二名。
 
4.质量管理
    除部主任、督导员、教研室主任常态化听查课和每学期三至五次示范观摩之外,还在每学期中期进行学评教、教评教、教授委员会评教以及教评学活动,并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认定最终评价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本学期评教的优秀率为37.5%,良好率为72.5%。与今年春季学期和去年秋季学期相比,优秀率分别提高了约12和16个百分点,真实反映了整改和建设成效。本学期教评学结果如下:16级参评的45个自然班平均成绩88.5分,17级参评的50个自然班平均成绩94.0分。
5.队伍建设
依据本部“十三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现了数学建模专门人才的引进,并对师生进行了系统培训。招聘中文和物理教育专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2至3人(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以此缓解外聘教师难和教师队伍年龄分布欠合理给队伍建设造成的压力。全年组织优秀外聘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示范课观摩9次。此外,采用讲座、分析教材、组织参观学习、听课后的反馈交流等方式,对青年教师加以指导和培训,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近三学期的评教结果变化、学科技能竞赛成绩、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成绩、微课大赛成绩以及各类获奖情况充分印证了这一基本判断。
 
 
6.专项和其他
围绕课堂教学质量月专题,共组织各类大型活动14项。发表论文7篇,其中省级5篇、核心检索2篇。自助出版《普通化学》(高教出版社)教材一部,总计290千字。经修改或补充,全部评估佐证材料均已归档到位,共形成支撑材料141份。
 
上述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特别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评估的佐证材料齐全,分类清晰,质量可靠;近三年数学建模水平稳居全省高校中上游方阵,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首次编制主干课程教学大纲说明,并起到了规范教学、指导学习的预期效果;首次引进近代物理实验和物理演示实验,填补了这两个项目的空白,对课程建设意义深远;首次整理出“基础教研部沿革史”,所属人员更有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1.外聘教师难,自有教师超负荷承担教学任务
    这种现象在数学和理化教研室均不同程度存在,尽管我校设定的工作量标准不低,但包括部主任、评估专员在内的所有教师不得不超出学校规定的额定工作量。导致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挤压,成果偏少、质量偏低,更无法参加外出参加学习和培训。即便如此,有的教学班也超过百人,很难实施有效管理,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整改措施:建议学校从宏观层面加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我们也会积极加强对外联系,求得兄弟院校教师的支持。
2.生师比不达标
主要由于额定工作量偏高和编制比例限制等原因导致,就此问题,我们曾经多次被人力主管部门约谈,能想到的办法用尽,但效果不明显。
整改措施:建议有关单位以标准生师比反推所需教师总数,再行确定自有教师和外聘教师比例,并适度放宽自有教师编制限制。
3.自有教师流失现象开始显现
2016年至今,已经有两位教师离职,另有两位教师由A类转为B类。
整改措施:我们将尽自身所能,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尽可能满足一线教师个人的合理诉求,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
4.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痕迹不明显,教学法单一僵化
整改措施:继续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教师执业的责任意识和对事业的使命担当意识,自觉加强教学研究。
版权所有©长春科技学院基础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