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研部
(修改于二〇二四年一月)
根据学校下发的关于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基础教研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基础教研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评价目的
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目的是以评促教,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以评促学,敦促学生更好地学习;以评促管,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以评促建,加强队伍、课程建设。评价要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严肃纪律,严格程序,保证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二、评价内容
(一)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等完备,编制科学,并根据学科发展实时更新;选用先进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并为学生指定足够的课外阅读和参考书目,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含网上资源);建立线上课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纪律
遵守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教学法规,按时到课,不随意调、停课,教书育人。
(三)教学态度
热爱教学,备课充分、认真;关爱学生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答疑,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向学生公布联系方式,注重学生学业兴趣培养和引导,给学生提供必要帮助;评分客观、准确,成绩记载及时、规范。
实验课还应包括仪器设备、物品和器械等准备齐全、到位,实验环境良好,安全性措施完备;指导学生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和环境,注意节约;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充实并深、广度适当;信息量丰富,更新适时,联系实际并结合学科特点恰当联系前沿或交叉知识;概念清楚、准确,逻辑性强;提出和回答、解释和引导的问题及内容充实、质量高。实验课内容还应具先进、综合、设计及趣味性。
讲授熟练条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方法灵活多样,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结合课程特点,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理解和掌握,并能应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学生收获大,满意度高。
三、评价的原则
1.以课程评价为基础的原则
2.以学生评价为主、专家及同行评价为副的原则
3.全面评价原则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5.客观、公正、公平原则
四、评价组织与方法
(一)建立以学生、教授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同行“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1.学生
教学督导组设计制作“基础部教师教学质量调查表”小程序,对任课班级全体学生采用线上问卷调查。
2. 教授委员会
教授委员会教授掌握教师教学信息,通过随堂听课,当堂评估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听取教师和学生意见与建议。听课应具较宽的覆盖面。
3. 教学督导
教学督导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及重要教学环节质量进行评价,深入课堂听课,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意见,当堂评估和了解课堂教学情况
4. 同行
每学期定期组织25%左右的课程进行“公开教学”活动,当堂点评和评估。
(二)评价指数体系
评价总成绩 = 学生评价×40% + 教授评价×30%
+ 督导评价×20% + 同行评价×10%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1. 教学质量考价可促进教师进一步了解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并帮助发扬或改正。
2. 教学质量考价将引导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参与教研、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3. 教师的教学质量考价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中,并存入教师档案。
4. 教师教学质量年度考核是聘用、评优、晋升的证明材料之一。
六、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调查表
1.教授委员会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一
2.教学督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二
3.同行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三
4.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四
七、持续改进工作办法
1.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引入专业评价技术,聚焦学生为中心的实施评价。
2.强化师德与师能的一体化评价。促进教师育人理念的转变,引导教师从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角度,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教学能力评价。激励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做到精准施教、因材施教、推进教学育人质量。
4. 适时改进教学方法。针对质量评价信息、课程目标达成等情况,对教学方法手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等适时改进,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自评,自评结果由教授委员会审核。
5.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一是拓展教师知识储备,通过参加培训及自学,获取最新的教学理念、知识及方法。二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通过在“教师成长营”以老带新、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优质课共享、相互听评课、教学竞赛等来提升教学技能。
6.出现质量问题限期整改。在教育教学评价中教学质量问题较为严重的教师,由所在教研室与教师本人共同制定整改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对长期存在较为严重教学质量问题的教师,制定限期整改方案,对整改后仍无明显改进的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考虑暂停相关的教学工作。
教授委员会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一
评价指标 |
评价要点 |
评分 |
教学理念 10分 |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体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5分) |
|
2. 以学生为中心,在各教学环节中体现教学智慧与教学创新。(5分) |
|
|
教学内容 20分 |
3. 具有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注重学科逻辑性与思辨性,有一定的深度、挑战度,能够科学解释学科的核心原理和思维方法。(10分) |
|
4. 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能够反映社会和学科领域发展新成果和新趋势。(10分) |
|
|
教学过程 30分 |
5. 根据课程实际和学情分析,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策略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与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20分) |
|
6. 注重教学生成,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批判反思的思维习惯,塑造学生卓越担当的人生品格。(10分) |
|
|
教学效果 30分 |
7. 学生理解所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思想体系,掌握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境、策略和方法。(15分) |
|
8.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思维活跃,互动充分,能够体会课程学习的挑战与乐趣,感悟课程的意义与价值,课堂具有平等、民主与和谐的文化特质。(15分) |
|
|
教学特色 10分 |
9.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渗透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表现。(5分) |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