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研部教学合格评估自评报告

日期:2016-09-07 已浏览247

 

第一部分 基础部概况
1.1历史沿革
长春科技学院基础教研部(原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基础教研部)正式成立于2006年10月,副处级单位。下设数学教研室,开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等少量课程,且大部授课任务由外聘教师担任。此后,2008年3月,批准成立了综合教研室。2010年4月,基础教研部升至正处级单位,并增设理化教研室及理化实验室,在编在岗教师曾经达19人。
1.2机构与课程设置
基础教研部是学校下设的教学机构。全部工作在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进行,具体负责本部的行政、师资、教学、教研、科研及工会的管理工作。现设有数学教研室,理化教研室,综合教研室和理化实验室。承担全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的理论课及相关实验课程的必修课教学,包括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共八门必修课程以及《文献检索》、《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论文写作》等五门选修课程总计开课13门
1.3师资队伍现状
    基础教研部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6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人(硕士学位1人,学士学位4人),占比31.25%;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空档;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0人(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1人,其余为硕士学位),占比62.50%;初级专业技术职务1人(硕士学位),占比6.25%。30岁以下和40至55之间年龄段教师空档,5名教授年龄均在55岁以上16名教师中,有9人来自师范院校,占教师总数的56.25%。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部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而学缘结构则相对较好。
1.4办学条件
与其他专业分院不同,基础部是教学执行部门,所有课程教学是根据各分院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基础课门类,并依据教学主管部门下达的教学任务开设课程,开展教学。所需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均由学校提供。目前,基础部共有教师办公室6个。办公电脑9台,一体机及打印机3台。承担理化实验的教师(含理论课教师)7人。拥有实验教室、仪器室、实验准备室等13个,总有效面积约127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总计525台套,可开设实验项目37个。平均每年能承担不少于1200名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除个别自然班外,基本保证两人一组开展实验教学。学校每年给予用于购置配件、药品、耗材等实验用经费8.3万,完全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第二部分 教学建设及效果
2.1建设思路与保障作用
2.1.1 建设思路
着眼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办学定位,结合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各项指标体系,我们本着明确方向,选准重点,理清思路,严谨规范的建设思路,举全员之力,集所有智慧,依靠校领导核心强有力的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创造性开展工作。坚持优化队伍结构,突出重点建设,协调均衡发展,注重建设品质的建设原则,脚踏实地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向前迈进
自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启动以来,我们以支撑材料的收集整理为抓手,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应用技术型、技术技能型高质量人才为目标,绕教学条件是否达标,教学管理是否规范,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是否到位等方面,对照合格标准查问题,找漏洞,揭短板。采取边自查,边整改,边建设的方式抓工作落实,工作中力求做到“五个结合”,并采取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深入,步步为营的策略,先后进行了前期动员,指标解读,组建机构,任务分解,培训教育。各项建设工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期间,经过认真准备,成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评估工作汇报。针对转型发展专项议题,撰写相关论文四篇,其中,题为《以转型发展为引擎 全面促进课程建设》一文,在学校组织的交流汇报会上与各分院进行了交流,全文5.3千字
2.1.2保障作用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很明确的指出了本科教学评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建设上,而建设目标归根结底就是促进教学条件达标,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由此看来,建立健全建设的保障体系和保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在确保日常工作和中心工作平稳有序展开的同时,专门设置了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评估办公室,腾出一间办公室,处理评估日常事务,存储各种评估材料。领导小组由部主任、督导员、教研室主任组成;部办公室主任和兼职档案员负责评估办日常事务。各相关观测点都有专人负责。上报的数据、信息和材料须经办公室主任、评估专员(督导员兼任)、部主任分级审核确认,带有全局性的综合材料,例如“十三五”各项建设规划、自评报告等由专人撰写完成后,须交全体教师共同讨论定稿。由于做到了全员全过程参与评估工作,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本部各项建设的优势和短板所在,边整改边建设有了具体抓手。各级管理人员都能牢固树立法规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励筋骨、强内功,做到政令畅通,协调得力,保障到位,建设质量得到了基本保障。通过合格评估系列培训教育,全体人员思想重视,认识统一,更有效促进了评估工作期间的“五个结合”。
2.2团队与课程建设   
2.2.1团队建设
对于承担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教研部而言,如果说,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是本部各项建设的基础,那么,教学团队建设便是课程建设的引领或先导。
“十二五”期间,经批准,我们恢复了综合教研室建制,启用青年教师主持综合教研室和理化实验室工作,引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两名。对全部青年教师进行了一对一式培训,并全部通过考核验收。2014至2015全校教师课堂教学考核活动中,我部有一名教师被选中,为全校教师做示范课讲授。考核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考核成绩为优秀。整体考核结果在理工组名列前茅,获得考核组成员一致好评。每学期集中进行教学观摩不少于三次。2014年,获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1项。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人。校教学名师1人。2015年,校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1项,并获省微课大赛三等奖。“十二五”期间,《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近三年的评教活动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教授委员会评教)优秀率100%,单项评价(包括部主任和督导员现场听课评价打分)优秀率在90%以上
    2.2.2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中的基本建设,但对于承担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部而言,课程建设必须作为核心建设项目,被确定是各项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课程建设中,教材建设是第一抓手。正因为如此,十二五”期间,我们十分重视教材建设,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双齐下,一方面,兼顾办学定位和学时设置,遴选合适的教材,对过于注重强调理论体系完整、知识体系完善、理论推导完备、习题设置偏难的教材予以替换。目前,全部必修课教材均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另一方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学苗认知现状,有计划地组织编写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和教辅教材。“十二五”期间,共组织编写教材6部,占全部必修课程教材的50%。这些教材的基本特点是:高度关注学生在这一时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特征,做到概念表述准确,理论解读明晰,侧重实际应用,习题难易适中,整体结构简约明快,使学生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教材的辅助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十二五”期间,《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成为校级优秀课程。《普通化学》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在学术和教研方面,共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 3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在研或结项的校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项。有一项教研课题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五年,每年组织约十至十三支代表队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历史虽短,缺少经验,但却没有影响我们前进的步伐,2011年,获省级二等奖1项;2012年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3年获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2014年获省级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2015年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各1项,在全省30所高校(不含高职高专)的总计722个成功参赛队中,一等奖获奖比例和获奖总数分别位列第四和第十三,在民办高校中更是名列前茅(见下表)
    学校     成功参赛队数   一等奖数    获奖率
          
      长春理工大学      57            32         56%
      东北电力大学      29            15         52%
      东北师范大学      18             6         33%
      长春科技学院      10             3         30%
      吉林建筑大学      29             8         28%
     吉林大学         170            46         27%
      长春工业大学      38             9         24%
       吉林化工学院      52            11         21%
 
从这一侧面折射出了基础部课程建设效果,同时也反映出基础课程教学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程度。
2.3教学改革与质量管理
2.3.1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教学改革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质量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伴随着教学进程的持续,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学校的整体转型,培养应用技术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显得尤为迫切。表面上看,校企密切合作,以及产教深度融合与基础课教学并无直接关联。但我们深知,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诞生和发展都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基础教育阶段,可以把科学家们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实践,以及人文精神内涵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实现对教育对象创新意识的培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文情怀的启蒙,最终实现对其知识技能
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基于这种认识,近几年,我们努力尝试以下探索,收到了预期效果:
一是将学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概率论》课程教学中,“赌场里的数学”很是耐人寻味;而《大学物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回顾当年牛顿把天上的行星绕恒星运转与熟透的苹果落在地上这在表面看来毫不相干的两个事件,认定是同一性质的问题,进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由此诞生了牛顿第二定律这一经典力学核心定律,引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如此种种……不能不触碰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激励他们的创造热情。
二是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大胆求证,向传统的精英式教育模式发起挑战。本着弱化理论,突出应用,适量适当,够用为度的原则,有机整合教学内容,以求得在有限的学时框架内争取教学效益最大化。例如,数学教研室将《微积分》课中的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可节省至少4学时授课时间。还是基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一些教师将数学建模的相关元素有机融入到课教学中,学生们反响强烈,参与建模热情越发高涨,因此也有了前文提到的近三年数学建模竞赛所取得的成绩
三是大胆改革实验课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化学实验任课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对难度不大,学生又感兴趣的实验,尝试进行师生的角色互换,让学生在课堂上当演员,唱主角,课堂气氛热烈,民主氛围浓厚。有限的课堂反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觉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热情给实验课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突出对学生技能培养,该实验课采取抽签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有操作,有口答,有综述。经请示并获得批准,从2015-2016-2学期开始,物理实验课创新考核方式,对不需理论计算,且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行随堂跟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并结合操作或测量对学生实施考核打分,即突出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少数学生不注重过程参与,抄袭报告现象的出现。
四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隙对接。根据学校统一要求,2015-2016-2学期开始,采取约课方式进行理化实验课教学,即伴随着理论课教学的进行,和学生共同约定实验时间,进行实验课教学。由于理化实验大部分设定为课内实验,这样,既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隙对接,增强教学效果,又可以有效缓解集中排课给学生造成的学习压力,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场所和设备的利用率。
    2.3.2质量管理
作为教学具体执行部门,基础部的整体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有机组成部分。质量是生存的命脉,是发展的引擎,而对教学实施科学有效的管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基础部的管理机构健全。行政自下而上分级负责:分别是教学组,教研室,办公室,部主任。业务由上到下统筹把关:分别是教授委员会,督导组,课程负责人。其次,制度完善,职责明确,规划系统。自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启动以来,我们先后补充、完善或新建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建设规划17项。分别是:《基础教研部工作职能》《基础教研部教师规范》《基础教研部教学检查督导工作制度》《基础教研部教授委员会工作章程》《基础教研部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基础教研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基础教研部主任岗位职责》《基础教研部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基础教研部教学秘书岗位职责》《基础教研部督导员岗位职责》《基础教研部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基础教研部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基础教研部十三五建设规划》《基础教研部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基础教研部课程建设十三五规划》《基础教研部教学团队建设十三五规划》《基础教研部教材建设十三五规划》。与此同时,组织所属人员学习讨论,强化章法观念和职责意识,基本清理补充或完善了各类相关资料,下一步,根据要求适时分类归档。对以往涉及教师个人的所有教学资料进行了全面检查。再次组织复查了近三年的考试试卷。目前,各项建设基本步入正规,为下一阶段的继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部分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3.1.1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对教育意义的认识有待提高
一是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缺乏自觉性,只是被动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学习和培训,教育理念陈旧落后,课堂上只注重知识传授,弱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是忽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和人格的塑造,这在个别青年教师中反以更加突出。二是个别教师对合格评估意义的认识缺乏高度,参与热情不高,被动接受任务,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
3.1.2教师队伍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30岁以下和40至55之间年龄段教师空档,高职教师除一人为研究生学历,其余均为本科学历,年龄在55岁以上,副高职教师空档。博士学位教师比例明显偏低。16名教师中,有9人来自师范院校,占总数的56.25%,由此看出,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合理现象,只有学缘结构相对较好。这就造成了教师队伍发展后劲不足,青年教师骨干作用乏力。而高学历教师比例明显偏低,又导致科研学术缺少方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有限。更现实的问题是,迫于工作量的压力,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接受再培训的机会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地制约教师队伍整体建设。
3.1.3课程建设存在瓶颈或死角
(1)课程团队带头人青黄不接。目前,基础部有教授5人,均是本科学历,且年龄均超过55岁,有的陆续达到退休年龄,四个教研室主任中有3人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2)课程团队建设不平衡。物理组理论课教师只有2人,综合教研室仅有1人,且为兼职,无法组织实施相关课程的团队建设和优秀课以及精品课课程建设。
(3)各类人员职责不够明晰,规章制度缺失或不够完善。制约各项基本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4)历史资料的留存缺少规范,记录不完整。人无镜,衣不整。族无史,魂不精。没有可借鉴的历史,很难映射团队的发展,而缺少灵魂的团队,希望的曙光则很难呈现。
(5)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不健全。很难保证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有效性,及时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很难保证课程建设质量。
3.1.4教学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欠缺
(1)近期我部集中组织人员集中查阅了此前4个学期的教学资料,其中,学生点名记分册191本,教案34个。点名记分册存在的共性问题:点名记分册没有填写日期;出勤或到课学生记录标识不统一;课外作业成绩记录不规范;6.10%左右的点名记分册填写不完整。教师教案项目填写不全,随意性较大;多课一案现象普遍;大部分教师教案缺少课堂设计。
(2)教学进度不能按教学计划进行,有随意性(经随堂课检查,2015-2016-2学期,上述现象大有改观)。
(3)试卷批改欠规范。2014-2015-2学期,2014级机械、材料专业《大学物理》卷面成绩统计显示,不及格率达40%,平均成绩和成绩分布异常。食品科学、食品检测、应用化学、汽车运输、土木工程和给排水专业《大学物理》预阅卷时,没有使用铅笔,形成了事实上的涂改痕迹。2015-2016-1学期,有三个教学班的《高等数学》卷面不及格率超过20%。2015-2016-2学期,少数教学班的《大学物理》卷面成绩偏离正态分布,高分数段占比偏高。
3.2措施与对策
    3.2.1加强内部带培与对外合作
一是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关注教师的合理诉求,尽一切努力稳步提高教职工的生活待遇,齐心协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二是积极宣传,扩大影响,提升我校在本省乃至东北地区影响力,增强社会对我校的认可度,助推人才引进获得成功。三是征得人力部门支持,有计划选送青年教师外出访学、进修和业务培训,争取每年外派1至2人。创造条件,鼓励在职在岗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四是依托长春教育优势,加强对外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鼓励青年教师多出文章,出好文章,补齐科研荒的短板。五是聘请专项业务突出的校外知名教师来校为师生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持续提升我校师生参加单项技能大赛的应变能力,并努力争取获国家级奖项。
3.2.2多管齐下 补齐课程建设短板
(1)结合师资队伍整体建设,优先做好课程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力争五年内使各学科课程负责人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课程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2)根据学校发展预期,优先引进物理和中文专业(包括汉语言专业)专职教师,有效组成各相关课程教学团队。重启《高等数学》精品课建设工程,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其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建成校级优秀课程。理化教学团队建成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其余课程建设成合格课程。
(3)继续细化完善补充各类人员职责、各项工作制度或规范、专项建设规划,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适时跟踪检查教学过程,随时抽查教师的教学文件。进行阶段性评教评学。进一步补充清理历史资料,完成课程建设相关资料的分类、登记和归档。
(4)依据2015版、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编撰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规划。编写《普通化学》、《线性代数》两部教材。修订或再版《大学物理学》教材。针对学生普遍反映高等数学难学的现实问题,择机编写《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便于引导学生自学。
(5)聘请专项技能知名教师来校为师生培训,或外派教师进修学习,力争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大奖。
(6)继续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计划购进高端实验设备和新增实用性检测实验项目,夯实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础。努力争取新增一至两套近代物理实验设备。着眼于对学生设计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拟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新增设具有实用价值的设计性实验两项:一是饲料中钙、磷和有机态氮的测定;二是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并由学生自主完成药品配制和实物中的有效成分测试。条件成熟时,逐步开放理化实验室。
(7)在“十三五”期间,努力将理化实验室建设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2.3 全面整改 规范教学信息记录
通过培训教育,广大教师对合格评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对教学管理规范的重要性认识有相当大的提高,目前,近四个学期的试卷又进行了重新复查,2015-2016-2学期的所有试卷基本复查三遍,没发现不规范现象。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都已经落地。教案撰写基本规范,记分册记载项目填写全面,书写公整。
结语:教学合格评估关乎长春科技学院的发展和未来,与我们每个长科人利益攸关。我们将举全员之力,集所有智慧,奋发图强,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尽一切努力做好迎评各项准备,打赢这场攻坚战。

 

版权所有©长春科技学院基础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