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六年三月六日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品质的重要保证。
二、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学校转型发展这条主线,以应用技术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建设依据,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以加强课程教学基础条件为保障,规划和完善基础课程建设。努力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坚持“教思想”与“教方法”相统一、“练内功”与“强技”能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觉思考,自我完善自行超越。
三、基础部课程建设的现状
基础部有《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共八门必修课程以及《文献检索》、《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论文写作》等五门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中,《普通化学》已经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已经建设成校级优秀课程。全部教材均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其中,公开出版了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8部,分别是《普通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技术》、《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大学物理学》(上,下),《大学物理学学习指导与练习解答》占全部必修课教材的57%。
四、课程建设的总目标
“十三五”期间,基础部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建设1门校级精品课程及2门校级优秀课程,加大校级选修课建设门数。进一步完善校本教材以及教辅教材的配套建设,物理及化学等各门课内实验课全部实现与理论课适时对接,即采取与学生约课的方式跟进实验课教学,有效避免理论和实验的脱节。为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课程建设的具体任务
(一)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的作用,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保证教学和科研投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根据学校发展预期,以及梯队更新需要,在“十三五”期间,拟更替、补充教师3——6人,优先招聘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历,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为课程建设储备人才,积蓄力量。
(二)教学基本文件建设
通过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教学基本文件。教学大纲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各教学单元的教学要求尽可能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目标需求。有科学的学时分配和进度安排,有明确的能力培养要求及培养措施,编写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应用性原则;教案的编写要依据大纲要求,遵守教学基本规范和程序,体现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课堂教学内容要系统、完整、不断更新,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学术进展,并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建设
优先选用省部级规划教材和优秀新教材,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规划教材、协编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编写,规范教材的选用程序,完善并严格执行教材选用制度,加强教材管理。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进一步推进创新课堂建设,强化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以及协作互动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数量和比例,鼓励教师从事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和研究,以求最佳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法改革与试题(卷)库建设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考试制度。完善优化必修课考试方式,进一步完善选修课考核方法,考试、考核内容注重综合能力考核,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成绩分析,及时反馈教师教学信息,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六)课程辅导网站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习题、参考文献以及教改成果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资源互享,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网上学习提供平台。
(七)实践教学设想与实践
进一步完善实验课教学,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对应用类实验项目,直接进行现场操作或测量考核,给出实验成绩。有效避免学生课后相互参照写实验报告行为出现。有条件时逐步建立健全演示实验室项目,引进一至两个近代物理实验,并逐步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式学习创造条件。
(八)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必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师互相听课制度、教研室活动制度、教学督导检查制度、试题管理制度、教学文档资料的管理制度等,规范课程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