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节
日期:2023-04-05 / 已访问:405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意蕴深厚,忧思绵绵……
清明节习俗
举行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等,都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也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当然还有许多娱乐项目,
比如踏青、赏花 、荡秋千、
放风筝、植树、拔河等,
每一项活动都是人们,
清明追忆、怀抱生活的表现。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正是人们出户郊游“胜日寻芳”的好时节,所以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有着改善血液循环、按摩脏器、调整代谢等功效。
食寒
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绵山焚身”而设立,后因与清明节相邻,渐合二为一。
吃寒食,表达了人们对于介子推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和隐不讳亲的孝道品德的尊崇,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祖根文化的独特习俗。并形成青团、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如:飞燕形的夹枣蒸糕——“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一捧鲜花,寄托哀思
一种继承,源远流长
追思忆旧不限于清明
春风化雨不至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