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团建设 > 党团活动
“书香”党支部——《青春之歌》
日期:2021-01-14 / 已访问:170
《青春之歌》
作者简介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湖南湘阴县人,出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北平温泉女中学习,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1931年因家庭破产而失学,先后当过小学老师、家庭教师和书店职员。
1934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处女作《热南山地居民生活素描》, 抗战爆发后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宣传工作。1943年担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
杨沫是当代第一位创作知识分子题材长篇小说的作家。她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描摹知识分子的心态,观照他们的人生遭际,概括他们的成长道路,肯定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从而创作出革命历史文学, 奠定了自己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
《青春之歌》
内容简介
作为杨沫代表作的《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写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分化,表现了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的迅速成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青春之歌。
除林道静之外,作品还塑造了卢嘉川、林红、余永泽、王晓燕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为民族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机钻营以求平步青云的统治阶级的奴才,也有叛徒、特务以及自甘堕落的青年,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这又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青春之歌》
创作过程
1951年,杨沫正式开始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创作,到 1952年底完成了二十万字的初稿。其间,杨沫被调到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担任编剧,从事专业创作,而这时的她又一直处在病痛的折磨中。
杨沫常常躺在床上写作,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满意的留下,不行的撕掉再写,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重写,艰难地熬过了六年漫长的时日,杨沫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59年,小说拍成同名电影上映,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年。
《青春之歌》为杨沫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和荣誉。盛名之下的杨沫继续吸收读者的一些意见,用时三个月,又进行了一次修改,并增加了十一章,全书累计达四十多万字,并于1960年再版。
《青春之歌》
推荐理由
《青春之歌》是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的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美好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