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业介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多学科交叉知识、良好的外语水平、优良的综合素质,具备坚实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数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机器学习、数据智能、认知科学等新兴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系统等众多先进技术,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自我学习、更新知识。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智能机器人、智能产品等相关方面的开发应用工作,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CC++PythonJava)、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人工智能导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操作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智能控制与机器人,ROS 机器人操作系统等。

3.师资队伍

现有自有老师3人,外聘教师3人,博士2人,副教授职称以上4人。教师张旭宁参加2021年“振兴杯”吉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程序员项目(职工组)荣获第一名,被授予“吉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4.竞赛及认证

1)竞赛项目

编号

名称

主办单位

1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工业和信息化部

2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3

移动机器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

4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

5

人工智能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

6

虚拟现实工程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

7

吉林省大学生虚拟现实大赛

吉林省大学生虚拟现实大赛组织委员会

8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教育部

9

吉林省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

吉林省机器人学会

10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11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12

吉林省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

吉林省人工智能学会

1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

14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

15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教育部

20202021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参加2022年第五届中国虚拟现实大赛中荣获省赛和国赛一等奖。

2)认证项目

 

序号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颁证单位

等级

1

计算机等级考试- Python语言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二级

2

计算机等级考试- C语言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二级

3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四级、六级

5

信息处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中级

6

人工智能(Python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中级

7

程序设计(C语言)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中级

8

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

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

初、中、高级

5.实习基地

人工智能专业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个;校外实训基地3个,德创智控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和长春市高新东卓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6.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IT、AI科技公司、电力、交通、机械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系统设计、大数据智能信息处理分析、智能行为算法决策、智能系统运维、智能产品开发应用等相关技术工作,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依托交叉学科特色可在计算机、自动化、机械等相关学科专业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7.专业特色

1)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

在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体系设置上根据行业需求,针对高校毕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目标,以绘制学生能力培养路线图,再基于能力培养路线图编制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设置基本原则

²  保证专业的基础课教学

²  着重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²  项目式教学

²  基础理论和实战课程相结合

²  基本实验夯实理论基础

²  定制能力培养和课程学习,明确教学任务目标

企业紧跟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主要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有培养方案均来源于实际项目及企业要求,帮助学校更好从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技能鉴定、就业实习学等方面与合作院校开展不同层次的全方面合作。

3)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保证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融“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在人才培养内容上融“课、岗、证”为一体,在人才培养途径上融“任务锻炼、技能训练、顶岗历练”为一体。将人工智能专业的相关标准融入课堂,重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学校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取证相对接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为核心,按照职业技术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导向,使学生在学习、设计、规划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

4)四平台课程体系

依据三层人才培养模型,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综合应用平台四平台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以及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基础;学科基础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未来职业规划打好专业基础;专业技术平台分为多个模块,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为更好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综合应用平台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工程师共同完成,包括专业实训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

5)五步实施战略

一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培养学生首岗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信息+”模式,实施个性化培养;

三是采用“3+1”的机制和8大阶梯式实践环节,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四是以智信产业学院为媒介,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把握行业技术前沿,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五是专业课程采用“1+X”证书考核,学校教育与行业认可结合。

特别是在新工科背景下,我们通过企业认证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基于校企合作,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离校即就业,校企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