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智能制造学院召开推动新工科专业建设 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研讨论证会
  • 发布时间:2024-01-04
  • 点击数371

为深入推动新工科专业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打通专业壁垒、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嵌入企业课程、置入“创、赛、证”平台,制定和构建能够全面实现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的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现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智能制造学院于12月25日至27日,利用假后3天的时间,召开了人才培养方案研讨论证会。研讨会由杨继院长主持,学院副院长隋庆茹、孙国、张帅、校教学督导尹桂敏教授、各专业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以及部分专业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图片

会议伊始,杨继院长对本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了在2025审核评估前,在深入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大力加强新工科专业建设大背景下,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优化课程体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他讲到,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组织教学实施人才培养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制订科学具有产教融合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稳步提高专业建设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就是要使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行业产业变革,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创业的重要举措。在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和置入新的课程时,应允分体现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形式和内容都要兼顾,内容重于形式,学科和专业不同,课程的学分、学时可以进行一定微调和突破。修订优化过程中,首先应按照学校教务处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要求办,要突出新工科和卓越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要求,同时也要遵照国家教指委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

课程设置一定要科学、创新,既体现专业性,又要以社会行业、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要具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特色,强化企业开课。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既要重视“理论扎实,实践过硬”,还要重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将素质学分、卓越学分获取项目,如大创训练、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大赛、专业和行业认证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图片

3天的研讨会,各专业主任分别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人才培养方案与工程教育认证的一致性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和研讨。各专业汇报结束后,与会人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分别就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干课程学时较少,影响开课效果,实践教学项目创新性,企业开课的可操作性,学生生产实践的必要性及时间节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而开放的研讨,大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各专业主任和教师,从各个角度为方案优化建言献策,对学校组织本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突出新工科专业和产教融合特色,重视独立设置实践课和集中实训课程的开出效果,以及下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都非常认同和支持。

图片

最后,杨继院长总结讲到,在学校教务处对智能制造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检查前,我院主动的再一次召开研讨论证会,体现了我院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这一纲领性文件制订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面对国家及地方教育部门针对专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的有关要求,针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尽快的完成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特别重要。他充分肯定了各专业主任和老师们几天来高效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六点具体要求:一是要根据本次研讨论证会达成的共识,在2024年1月10日前,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准备迎接学校教务处检查验收;二是要按照本次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来优化调整,语言表述方面要有逻辑性,通顺明了,要把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表述准确,格式上做到统一,内容上要符合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特色;三是要对核心课程做进一步优化调整,尽可能开设与岗位需求吻合的具有前瞻性课程;四是要加大对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新能力;五是要将课程、能力和岗位有层次地体现在课程地图中;六是要注重企业课程的设置,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特色。

此次人才培养方案研讨论证会的召开,对我院各专业高质量制订具有创新性,符合卓越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标准和方向。希望各专业依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完成好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专业特色,促进专业融合,推动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

(通讯员: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