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知识小课堂】第六十一期
  • 发布时间:2023-11-26
  • 点击数310

当代青少年是互联网“原住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强调要“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近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领域治理体系,健全青少年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共青团中央作为《条例》制定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参与者,从2014年开始配合中央网信办起草《条例》初稿,期间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提出完善意见。《条例》的出台和施行,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治理领域的法治成果,饱含着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的热切关怀,凝结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经验智慧,必将为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耕耘出一片网络净土、数字乐园。

主动回应时代需求和人民期待的生动体现。网络在给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一些网络不良现象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影响其专注度与学习能力、宣扬低俗价值观、模糊政治倾向、网络上瘾沉迷等问题。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法规,成为社会各界长期高度关注的话题。《条例》起草历时近十年,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从立法层面有效回应了时代需求和人民期待,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夯实了法治根基。

提升未成年人保护针对性实效性的有力保障。《条例》包括总则、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60条,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将成熟做法上升 为法规制度。《条例》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突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提升,鼓励互联网企业发展优质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健康、文明的网络产品。《条例》强调社会共治,明确家庭监护、学校教育、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设定网络企业及行业义务,强化社会监督和保护。这些规定,既明晰了各方应为能为的工作范畴,又注重约束限制,大大提升了条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健全新时代青少年法治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条例》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专章及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上位法相关内容的细化和丰富,为建立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新时代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与民法典、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综合性法律,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未成年人专门性法律,及相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配套司法解释等,共同构建了维护青少年权益的法治屏障,极大强化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国家力量和法治力度。

 

(信息来源:中国共青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