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1-14
- 点击数345
知史爱党红色故事,让我们重温历史,一起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在红色故事中体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革命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开拓进取的宏伟征程。这次我们紧跟历史的步伐来到了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关键会议--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共321人。全会由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叶剑英因病未出席会议。
全会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会还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决定于1985年9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新中国建立后,党、国家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那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且着重地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那次会后,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收效十分显著。短短数年,农村巨变,各业兴旺,气象一新。农村的变化有力地证明:只有坚决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才能把经济搞活,把生产搞上去,才能使人民富裕,国家繁荣。
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在继续深入搞好农村改革的同时,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跟上来,不仅会阻碍农村继续前进,而且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十二大确定的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目标的实现。坚决地系统地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当前中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这次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不但向全党、全国人民展示了全面改革的蓝图,而且对于城市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提出了系统的意见和措施,把城市改革这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具体化了。贯彻执行这个决定,即使农村改革同城市的改革配起套来,又使城市的各项改革在统一的方向下成龙配套,互相协调。这是搞好全面改革的重要保证。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深刻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最近几年城乡经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是在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并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贯穿在这个决定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是根本原则。
(学生记者:段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