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是国家本科专业目录金融学类下的主体专业之一。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建议完成学业时间为4年)。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学分,符合毕业条件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在我国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和明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战略等背景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空间广阔。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金融开放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数智化应用技术,熟悉金融实务操作,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成为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及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以能力为中心,以知识和素质为基础构建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实践平台课程共四大类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与理财规划等为重点方向,突出现代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培养,并从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高阶能力三个维度形成理实一体的课程衔接和递进的能力培养体系。
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学科基础和骨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Python语言程序设计、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
主要特色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实践类课程):金融大数据挖掘实训、银行数字化运营决策实训、数字普惠与区块链金融创新应用综合实训、数字化理财规划与资产配置综合实训、证券智慧投资分析与研报综合实训等。
三、“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优秀教材”理论教学条件、
本专业教学团队于 2016 年被授予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团队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为 100%,其中拥有博士学历 4 人,在读博士 2 人;团队教师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4 人,具有高级职称比例为 40%,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约为 50%;专业教师中拥有省级 D 类及以上人才 3 人,校级教学名师 1人。团队教师主持建设《货币银行学》省级精品课 1 门、《金融学》省级优秀课1 门;团队教师作为第一主编、副主编出版《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国际金融》、《财政学》、《财政与税收》等教材累计 10 余部。
四、“实验室+专业竞赛+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建有模拟银行、证券与保险、商科(金融)大数据等实验(实训)室,面积达 924.21 平方米。本专业与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财富金融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昆山瀚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双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及东北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万达期货域内营业部等近 20 家各类企业建立了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或共享行业教育资源,同时聘任合作单位管理层和业务骨干作为学生行业导师指导校内实习实训。2023 年,学院与双阳农商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吉林省乡村振兴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五、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金融学专业十余年办学的深厚积淀和校企合作单位金融科技教育的优势资源,按照专业化奠基、科技化赋能、职业化塑造、融合化发展的“四化”办学思路,打造“普职结合+产教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金融大数据分析与挖掘、银行数字化运营决策、数字普惠与区块链金融创新应用、数字化理财规划与资产配置综合、证券智慧投资分析与研报等核心专业技能,构建“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1+X”职业证书培训体系、“卓越学分”评价置换体系等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优势发展和卓越发展的成长成才路径。
六、学生优势发展
本专业以“岗课训赛证”五位一体教育模式,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优势。学生可通过参与金融模拟交易、商业案例分析、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设立金融研究社、投资俱乐部等社团,定期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和投资模拟,助力学生加深金融知识,提升实操技能。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提供学生考取金融分析师、证券从业资格等专业证书平台,增强职业竞争力。
七、学生就业状况
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备受青睐,主要就业于银行、证券、基金、保险、金融科技公司以及政府监管机构、大型企业财务部门及咨询公司等。职场初期,毕业生常担任银行柜员、证券经纪人、基金经理、投资顾问等职位,随着经验的累积,晋升为高级管理人员或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金融业薪资水平较高,2021届金融学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5872元,2016届金融学类本科生毕业五年后月收入为11051元,与同届毕业半年后月收入(4621元)相比,提升6430元,涨幅达139%(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6届大学生毕业五年后职业发展跟踪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