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现象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督导徐凯文在做主题演讲时提出“空心病”现象,甚至把“空心病”现象界定为心理障碍。这种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天天捧着手机,上课、吃饭、走路、活动现场,好像无时无刻都在与手机为伴,时常感到迷茫、没有理想。事实上,“空心病”现象就是当前迷茫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并且迅速成为短期内一个社会热点词汇。
刚踏入大学校门时的我们,就像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但好奇的同时也会有一些小心翼翼。我们终于结束了长达三年的马拉松,来到了属于自己的理想国。
我们憧憬着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心中我们的大学生活是这样的
可现实却是这样的
我们慢慢接受着这种“所谓”的大学生活,并安慰自己大学就应该是这样的。大学里的我们没有了管束、没有了目标,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然感到"迷茫,无所适从"。
我们慢慢迷失了自我,生活只有不断的“熬夜”和“上号”
“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每天深夜都变成了自己最精神的时间,各大手游、app和综艺网剧让你驰骋在快乐的海洋里无法自拔。到了后半夜,开始“生而为人,我很惭愧”的网抑云模式。第二天,自己定的闹钟响起的时候,才悔不当初,拖着疲惫的身躯顶着厚重的黑眼圈朦朦胧胧的混着一天的课。心中暗暗发誓第二天一定早睡早起,到了晚上就又把flag和惨痛抛在脑后,重复浑浑噩噩的一天....
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是,我们会发现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人会越来越空虚。我们把精力释放到上网、购物、打游戏等娱乐活动中,但是这些行为,它是一个享乐的范畴,它是不可能给人带来踏实感、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的。我们自认为的大 学生活“习惯”,正在慢慢成为一种病态侵害我们,我们可以有短暂的迷茫,但不可以失去自己的目标。
不要当毕业时突然发觉我们的四年竟然什么都没有做。
励志小tips
如果可以重返大一,我们会怎么做。或许这些建议可以帮到大家~
1.多去图书馆,自习室
图书馆和自习室能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周围的人也会激励着自己看书学习,如果是在宿舍的话,自制力不好的人或许就睡觉打游戏玩手机了。
2.树立目标,不浑浑噩噩
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这件事情极其重要。这个目标可以是远大的,也可以是小而具体的,比如,获得奖学金,考下自己想要的证书,或者是读完一本书等等。目标就好像灯塔,灯塔的光亮有限,但有了光,就有了追寻的方向。
3.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4.晚上熬夜,早晨不起,这样可是不行的哦。这种做法不仅会伤害身体,也会使白天上课没精神,不能专心听课,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要保持良好作息,提高自制力。
4.逃课挂科一点都不酷
大家或许都听过“没有挂科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句话吧?其实不然。挂科是很严重的,除了要拿出补考的费用,还要重修,浪费了很多时间。参加工作时,也会把挂科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
5.学会做计划,做自己的时间管理者
自己能掌握住的只有时间。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计划。有的人可以很好地把握住时间,有的人却只是白白荒废。别让时间虚度,合理安排时间,做自己的时间管理者。
6.坚持运动
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压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强健体魄。坚持运动,体测也会更容易通过,现在很多奖学金的评定也与体测成绩有关。
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的目标在哪里。不要在鸡汤的聒噪声和网络世界中迷失了方向。否则,我们将真的成为“空心少年”。选中一条路,把我们的内心“填满”,直直地走下去,虽然人生路途往往都会遇到十字路口,但不必迷茫也无需犹豫,即使再多困难,也不要因迷茫而害怕用内心的坚定去克服一切困难。虽然可能选择的路会比别的路更艰辛,会比优秀的人慢些,但至少我们不会再荒废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