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领袖教导,献青春于祖国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题记
青年何为?青春何谓?习近平同志自任职以来高度重视青年成长、始终关注青年发展、亲身指导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感人故事。
书中记录了他对广大青年及大学生们的关注、关心与关爱。一段段温柔亲切的话语下,是一位长者对后辈成长发展的真挚关怀,是对大学生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美好期待,是对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统一的最生动、鲜活的证明。同时大学生朋友们的经历与感受也透露出新时代青年一辈有担当,有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决心!
青春的力量,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蒙蒙细雨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并特意到图书馆三楼阅览室看望暑期留校大学生,与大家亲切交谈。在交谈中,总书记曾亲切的向同学们询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假期你们还在学校做什么呢?” 简单的询问,但藏着总书记的深刻期待,期待着这一代青年大学生们能够志存高远,在学习的同时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社会建设中。
一句话,一温情,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学生们的交流交往,发乎内心、出自本色的关爱与关心给同学们留下了温暖而难忘的记忆。广大大学生们也用自己的行动与成绩回报这位亲切前辈的期盼。
“我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属于教育扶贫项目。”
“主席好,我叫金吉日嘎拉,达斡尔族,是2015级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应届毕业国防生,正在等待祖国的挑选,服从组织分配,为保卫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
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一个个大学生朋友们用自豪的话语回答着总书记的期盼。中国新大学生们,中国“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们”,初心不改、本色不变,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下乡支教,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等待召唤,坚守、保卫祖国的边疆……
青春的模样,是实干奋斗的模样。
在福州与北京大学来榕社会实践团座谈时,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获得真知灼见。”在厦门时,他亲切地对毕业大学生说:“我上的是梁家河的高中、梁家河的大学。上了这个高中和大学,对老百姓才会有很深的感情,才能干出实事,做出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自身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融入到青年工作中,和青年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吃苦在一起,也正因为他的这举一动,激励着广大青年勤学笃行。
如何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番业绩?广大大学生朋友们给出的答案是,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人民的大我之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持续奋斗,凯歌前行!
青春的精神,是超越自我的精神。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习近平总书记自己下乡经历“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冬天里他亲自起粪,“起粪的时候弄得满身既有汗水又有粪尿,混在一起,又湿又臭,冷风一吹,全身冰凉。粪池里不仅脏,还散发许多恶臭的有害气体,令人窒息,越到后面越难受,既考验体力也考验毅力。”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总书记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不惧怕苦难,反而把苦难当作促进成长的宝贵财富,强调要“自找苦吃”“要有韧性、有耐力,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总书记那从容不迫的笑容与处变不惊的姿态如春风般滋润着大学生朋友们的精神。
奋力拼搏方能实现可贵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是一种不惧挑战的勇敢,可谓“越是艰难越向前”;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奋起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一种不甘平凡的行进,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使得大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习总书记的魅力,他手掌的温暖、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激励着一位又一位有志青年与新世代同行,勇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明大德、担大任!
我们祖国走过了70年,我们党走过了将近100年,筚路蓝缕,功到渠成。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艰难,也走过弯路,但是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奇迹总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上、发生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必然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作为新一代中国大学生,我们是国家的希望,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