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别人,其实也很简单
■问题实例
我越安慰,她越生气
每当妻子回家念叨起单位里的种种烦心事,张旭听了都会倍感压力。他说:“她每次一跟我说这些,我就感觉头大,不知道该怎么劝。咱也不知道她到底想听啥,我一劝她,她就不爱听,主动开玩笑也不行,她总说:你就知道讽刺我、打击我,根本不理解我的心情!有时候脾气一上来还质问我:你到底是站哪边的?本来事情不是我惹的,可最后经常都赖到我身上,跟我生气,半天不说话,你说我冤不冤?”
障碍一
听不懂求助者的真正需求
眼看着妻子被工作里的种种人情琐事所困扰,作为丈夫,张旭当然很想帮忙。可是由于他不了解妻子此时真正想听的是什么,他只知道用一些自己想当然的“冷静方法”去安慰妻子。例如在听妻子讲述人际矛盾的过程中,他经常试图扮演调解人的角色,努力帮助妻子认清局势,明晰道理,想让她尽早接纳、原谅对方;等道理实在说不通了,就劝她不如换个工作,改变一下环境……结果他说得辛苦,妻子听得难受,他费尽口舌,收到的只是妻子不屑一顾的否定以及对于所提建议的强烈反感。
其实问题之所以发展成这样,并非张旭的妻子多么无理取闹,也不怨他这个做丈夫的冷漠无情,只是在多数男女习惯的思维中,男人更习惯在困境面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女人则更习惯在遇到困难时,寻找同盟伙伴,从倾听者那里获得情感支持。
所以,听妻子讲述完全部过程后,张旭的第一反应,总是给出解决办法。可最终他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几乎都被妻子用各种理由反驳或拒绝,他无奈地发现,妻子原来只喜欢停留在原地生气抱怨,不厌其烦地重复那些已被她唠叨了无数遍的问题,却迟迟不去采取行动。事实上,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在妻子的讲述过程中,张旭密切关注的都是问题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却忽略了妻子在整个过程中表达出来的情绪———而这些情绪,才是妻子追求安慰的真正焦点。
在女人的习惯思维里,当她们向别人讲述苦恼时,为的是从别人那里获得一种“我很明白你的心思,你的想法我也感同身受”的同盟感,她们更需要的往往是这种情感上的支持,而不是具体的什么改良建议。情感支持本身就会对她们起到安慰作用,有效地替她们分担痛苦———至于她们口口声声问的“怎么办”?别在意,那不过都是宣泄的幌子,问题究竟该怎么做,其实在她们心里早已有数。
障碍二
心里越同情,行动反而越回避
一旦张旭和妻子因为沟通的问题爆发争吵,张旭就特别见不得妻子哭。“看她一哭我就完了,什么办法都没了,闹心,啥都不想再跟她说了,感觉整个人一下子特别烦躁,就想马上离开家里,哪怕就下楼去小区转转,躲一躲”。在针对这种“想要逃离的烦躁情绪”进行深入的探讨之后,张旭意识到,妻子的哭让他自己体会到一种无助和愤怒,这种愤怒不是指向妻子,他依然很爱妻子,这种愤怒是指向他自己———妻子的哭,让他感觉自己特别无能。
面对正在遭遇痛苦的心爱之人,我们自然会希望自己能拥有全能的办法,帮别人迅速摆脱痛苦。就像童年时期的幼儿,在看到母亲难过时,总会幻想自己如果有某种超能力该多好,就可以帮母亲瞬间解决难题。遗憾的是,问题总是没那么简单,当人们最终发现,对于别人的痛苦,很多时候自己只有无能为力时,那种沮丧和失落,总是太过现实,让人绝望又无奈。此时人们心里就会本能地竖起一道防御屏障,指挥我们离开那些让人难过的场景,对倾听别人的痛苦也显得不那么专注或投入,甚至未免有些冷漠或疏远。如果指责这类人是自私而缺乏同情心,实在有些冤枉了他们,对他们来说,一切反应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至于因为同情心过强而让自己的内心痛苦不堪。
障碍三
安慰能力不是谁都有
说起自己实在不擅长安慰妻子这件事,张旭说,自己这种性格可能也与他从小的家庭风格有关。“我爸我妈就不是特别亲密的那种关系,我爸脾气比较‘轴’,在家里从来都是他说了算。一旦我妈不高兴了,他俩就冷战,谁也不跟谁说话,一直沉默,直到某天因为点儿什么事,非说不可了,才慢慢又恢复了沟通……所以我们家没人懂得如何表达情感需要,要么争辩,要么吵架,反正最后谁赢了谁有理,任何时候都是这样。”
由于缺乏积极的榜样示范,从这类家庭环境中走出来的人,即使想安慰别人,也往往言语笨拙,掌握不好劝慰的时机和方法,他们不知该在何时表现出自己的同情心,“说什么”和“怎么说”几乎成了妨碍他们的巨大障碍。而同样的事情,对于那些成长在充满同情心和交流顺畅家庭中的人来说,则根本不是问题,他们似乎生来就知道什么是此时最合适的方法。
■建议
信息明确,会使安慰效果更好
如果我们需要从亲密关系中获得安慰,与其被动地等待,不如简明、直接地说出自己当下的真正需要。很多人都坚持于“只有对方猜到了我的内心需求,他(她)才是真正地爱我”,其实这是对亲密关系最错误的迷信———没有人真正是谁肚子里的蛔虫,猜到了那是对方运气好,猜不到,那也是再自然不过的现实,与爱或不爱,根本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所以,如果需要情感上的支持,不如就直接真诚地告诉对方(“我现在很累”、“我感觉很难过”等等),告诉对方你希望他怎么做(“陪我聊聊天吧”、“让我自己先哭一会”、“你不用劝什么,也别问我问题,就耐心听我说,然后表示一下理解和支持就好”、“我喜欢你搂着我的感觉,你抱我一会吧”),用商量的语气,征求对方的同意,一旦明确了你的真实需要,对方只要情况允许,一定会非常乐意配合,并且在这种接纳、耐心的陪伴过程中,双方心里都会感觉非常踏实。
这个过程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也许有时候情况特殊,对方不见得马上就做好了安慰、陪伴别人的准备,若想寻求可靠的求助对象,请尽量选择那些内心比自己强大、情绪控制能力比自己强、情绪状态比自己好的人。
只要依照以上这些方法向别人提出需要,相信即使像张旭这类不擅长安慰他人的人,慢慢地也可以表现得很好。